目的 :探讨Neog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参与NSCLC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chemical disinfection谱(TCGA)的测序数据评估NSCLC中Neogenin表达水平与癌旁正常组织是否有差异;KM-plotter数据库的资料预测Neogenin在NSCLC及其不同组织亚型中的预后作用;进一步利用真实世界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验证Neogenin及其配体排斥导向分子C(RGM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使用Cox回归分析评估探讨Neogenin、RGMc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并采用质粒构建及体外转染模型,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初步研究Neogenin参与NSCLC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Neogenin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5)。RGMc在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Neogenin表达下调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不良预后显MG132细胞培养著相关(P<0.05)。体外细胞转染模型显示Neogenin通过调控胞内Bucladesine分子式RGMc的转运及分布参与了RGMc介导的相关信号通路。结论:Neogenin作为抑癌基因在NSCL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其配体RGMc在胞内的转运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讨Neogenin作为抑癌基因参与NSCLC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小檗碱在免疫微环境中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实验验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方法研究小檗碱(BBR)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数据库(HERB)获得BBR化学成分及其潜在靶点;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判断与DR发病相关的靶基因;随后Ipatasertib试剂使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相结合绘制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出BBR作用于DR的靶点;然后利用Metascape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这些作用靶点进行GO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接着用Cytoscape构建并分析BBR“靶点-selleck化学通路”网络图;借助Pymol软件对药物配体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的结合能力预测;最后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用BBhepatic steatosisR(100mg/kg/d)灌胃治疗8周后,取视网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测病变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糖尿病小鼠眼和淋巴结CD4~(+)T细胞、IL-17~(+)T细胞的比例。结果从中药数据库筛选出67个BBR与DR共有的靶点,其中INS、IL-6、CASP3、TNF、VEGFA等是BBR作用DR的核心靶点。GO分析结果表明,BBR能通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DR治疗中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BR的抑制免疫炎症的潜在靶点通路主要是IL-17信号通路和Th17分化通路且核心靶点为RELA、MAPK1、IL-6、NFKBIA、TNF。分子对接结果表明BBR对RELA、MAPK1、IL-6有较强结合力。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BBR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减轻,且淋巴结和眼组织CD4~(+)T、IL-17~(+)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BBR可通过调控Th17/IL-17信号通路,抑制DR的炎症反应,揭示BBR治疗DR的新的免疫机制,为深入探究BBR治疗DR的药理靶点及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指数(pBMI)异常与孕期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00例GDM患者,记作糖尿病组。另取同期300例健康妊娠女性为健康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pBMI及血脂指标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pBMI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Sur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MI、血脂指标和GDM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pBMI为(24.12±2.30)kg/m~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45±2.09)kg/m~2,且糖尿病组pBMI<18.5 kg/m~2、18.5 kg/m~2≤pBMI<23 kg/m~2的患者占比低于健康对照组,而pBMI≥23 kg/m~2的患者占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SCH772984化学结构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2.61±0.92)、(3.94±0.78)m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3±0.79)、(3.59±0.69)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2.15±0.34)m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35±0.25)mmol/L(P<0.AZD1152-HQPA试剂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BMI与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和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BMI、TG、LDL-C升高及HDL-C降低均是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BMI升高与血脂指标存在密切相关,且两者均在G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枫杨提取物对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大鼠治疗机制的生物医学功能研究
为了考察枫杨提取物(PSE)对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大鼠关节软骨破坏的影响。通过前交叉韧带横断和内侧半月板切除术(ACLMT)诱导了大鼠创伤后骨关节炎(PTOA)模型。建模成功2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ACLMT组(n=10)和PSE组(n=10)。PSE组大鼠每天按照100 mg/kg的剂量(2 mL)腹腔注射PSE溶液,ACLMT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 mL)。共治疗4周Biot number。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以及番红O/固绿染色对大鼠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查关节软骨组织中Collagen II和MMP13的表达。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PSE明显减轻了大鼠膝关节的病理变化及软骨破坏。与ACLMT组相比(10.54±0.67, P<0.05Docetaxel配制),PSE组的Mankin评分显著降低(6.32±0.selleck化学41, P<0.05)。与ACLMT组相比,PSE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CLMT组相比,PSE组大鼠关节软骨中 Collagen II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MMP13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说明,PSE可有效抑制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大鼠的关节软骨破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上调Collagen II的表达并下调MMP13的表达有关。
阿霉素诱导心肌病小鼠模型的构建
背景与目的: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种肿瘤中有效、应用广泛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之一,属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然而该药物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因而成为肿瘤心脏病学领域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统一、稳健的阿霉素诱导心肌病模型的构建方法。为探讨最佳给药剂量及频次构建阿霉素诱导急性心肌病设计本实验。方法:40只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CO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及在阿霉素累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给药剂量及频次的M1组(单次给药15 mg/kg)、M2组(单次5 mg/kg,连续3d给药)、M3组(单次7.5 mg/kg,隔天给药,共2次)腹腔注射阿霉素构建阿霉素诱导急性心肌病模型。分别从小鼠一般生命体征、体重变化和存活率、心脏超声、体表心电图、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心肌组织形态改变等方面综合评估造模效果。结果:与CON相比,M1、M2、M3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下降(P<0.001);M3组较M1和M2组存活率更高(80%vs 40%、50%,P<0.05)。相较于CON、M1组和M2组,体表心电图显示M3组PR间期[(0.064 2±0.003 8)s vs(0.042 3±0.000 9)s、(0.052 7±0.007 9)s和(0.062 0±0.001 2)s,P均<0.05]、QT间期[(0.047 5±0.000 2)s vs (0.022 0±0.000 9)s、(0.038 6±0.004 4)s和(0.044 4±0.003 0)s,P均<0.05]显著延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M3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40.40%±2.24%vs 54.72%±1.64%、46.00%±4.41%和54.68%±3.38%,P均<0.05),M3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19.40%±1.20%vs 27.88%±1.05%、22.57%±2.50%和27.86%±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标志物检测显示,与CON相比,阿霉素给药组M1组、M2组、M3组血清NT-pro BNP水平显著升高[(638.13±12.69)pg/mL vs(1 271.36±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11.76)pg/mL、(1 270.GSK12685±36.19)pg/mL和(1 225.26±24.19)pg/mL,P均<0.05)。组织形态学显示Thermal Cyclers,M3心肌细胞空泡化程度及数量显著高于CON、M1和M2(81个/视野vs 3个/视野、65个/视野、34个/视野,P<0.05)。结论: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急性心肌病模型的方法简便、可靠;阿霉素腹腔注射剂量7.5 mg/kg,隔天给药2次,累积剂量15 mg/kg模型最理想。
E3泛素连接酶Cbl家族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asitas B细胞淋巴瘤(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Cbl)蛋白家族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4例CSCC中c-Cbl、Cbl-b和Cbl-c的表达情况,分析c-Cbl、Cbl-b和CblExperimental Analysis Software-c表达水平与CSCCMRTX849试剂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14例CSCC患者中,c-Cbl高表达87例,低表达27例;Cbl-b高表达69例,低表达45例;Cbl-c高表达55例,低表达59例。c-Cbl在癌组织和癌旁鳞状上皮组织化学评分(histochemistry score,H-score)分别为143.80±8.76、95.13±6.54,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鳞状上皮(P <0.001);Cbl-b在癌组织和癌旁鳞状上皮H-score分别为83.95±5.28、93.54±3.91,其在癌和癌旁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无差异(P=0.146);Cbl-c在癌组织和癌旁鳞状上皮H-score分别为83.62±6.34、36.54±4.64,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鳞状上皮(P <0.001)。c-Cbl在高~中分化以及最大径<4 cm肿瘤中表达较高(P均<0.05),但c-Cbl表达与患者年龄、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无关(P均> 0.05)。Cbl-b在浸润深度> 2/3纤维肌层患者中表达较高(P=0.045),但Cbl-b表达与患者年龄、脉管侵犯、肿瘤分化、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无关(P均> 0.05)。Cbl-c在低分化肿瘤中表达较高(P=0.012),但Cbl-c表达与患者年龄、脉管侵犯、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无关(P均>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bl高表达患者比低表达患者的DFS和OS长(P均<0.05);Cbl-b以及Cbl-c表达与患者的DFS和OS均无关(P均> 0.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c-Cbl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2);c-Cbl表达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96)。结论:c-Cbl高表达CSCC患者比低表达患者的DFS和OS延长;c-Cbl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不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Cbl-b以及Cbl-c表达与CSCC患者的DFS和OS均无关。检测c-Cbl的表达状态可为预测CSselleck IpatasertibCC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下调HK1抑制胰岛素分泌;加重儿童I型糖尿病进展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分析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靶向receptor mediated transcytosisHK1对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患儿胰岛β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GEO数据库筛选T1DM患儿血清中的差异表达miRNAs,Targetscan预测miRNAs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靶向关系。收集68例I型糖尿病患儿外周血标本,分离并鉴GW-572016定血清外泌体。高糖培养基处理胰岛β细胞。将转染后的外泌体与胰岛β细胞共培养并分组。采用qRT-PCR分别检测miR-642a-3p在外周血、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CCK-8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ELISA检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DS-3201体外agon-like peptide-1, GLP-1)和胰岛素分泌的浓度。结果:相对于健康志愿者,T1DM患儿血清及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HK1被证实为miR-642a-3p的靶点。相对于NC组,抑制血清外泌体中miR-642a-3p的表达后胰岛β细胞的凋亡率下降,增殖活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GLP-1浓度上调(均P<0.05)。过表达miR-642a-3p能够提高胰岛β细胞的凋亡率,减弱其增殖活性,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抑制GLP-1的表达(均P<0.05),从而进一步促进T1DM,但该作用被HK1部分挽救(均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源性miR-642a-3p能够通过调控HK1抑制胰岛β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从而促进儿童T1DM的进展。血清外泌体源性miR-642a-3p有望在儿童T1DM的靶向治疗中发挥作用。
EphB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产肝细胞受Purification体B1(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receptor B1,EphB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法分析40对食管鳞状细Liproxstatin-1体内胞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在EC-9706细胞中分别转染si-EphB1 RNA和oe-EphB1 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效率;CCK-8实验分析EphB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明确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phB1蛋白、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Caspase 3及剪切型-Caspase 3Staurosporine浓度(cleaved-Caspase 3)]、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Eph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均<0.05),EphB1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沉默EphB1和过表达EphB1使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或增强,并诱导或抑制细胞凋亡(P均<0.05)。在蛋白水平上,si-EphB1和oe-EphB1处理EC-9706细胞48 h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降低或增加(P均<0.05),并分别增加或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Bad、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水平(P均<0.05),下调或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Caspase 3的蛋白表达(P均<0.05),抑制或促进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9、MMP-2、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活性,但却上调或下调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均<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还证实EphB1可诱导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中通路蛋白PI3K、p-AKT的活性增强(P均<0.05)。结论:EphB1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
益心附葶饮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及p38MAPK/NF-κB p65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心附葶饮对腹主动脉缩窄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心衰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另设bacterial co-infections15只穿线不结扎的假手术组。中药组给selleckchem 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予益心附葶饮灌胃3.5 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喂养8周后取材,采用Masson染色法测定心肌组织胶原蛋白分布及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1型胶原蛋白(Collagen 1)、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3)、p38MAPK、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益心附葶饮可降低心衰大鼠心肌纤维组织表达面积。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Collagen 1、Collagen 3、p38MAPK、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Collagen 1、Collagen 3、NF-κB p65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p38MAPK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附葶饮通过下调Collagen 1、Collagen 3蛋白表达和抑制NF-κB p65信号通路介导的Laduviglusib体内实验剂量炎症反应,抑制压力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
ANL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在GW-572016半抑制浓度ccRCC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thyroid cytopathology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ccRCC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评估ANL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ANLN表达在ccRCC中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用于研究ANLN表达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用于识别ccRCC中与ANLN相关的信号通路。使用ESTIMATE算法、肿瘤免疫估计资源(TIMER)数据库和CIBERSORT算法分析ANLN表达和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使用CellMiner数据库计算ANLN与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ANLN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ccRCC中ANL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ROC分析显示,ANLN在ccRCC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NLN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NLN高表达是ccR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GSEA显示ANLN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在免疫方面,ANLN与ccRCC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和免疫检查点分子密切相关。ANLN的表达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呈负相关。结论:ANLN是ccRCC潜在的诊断和STM2457使用方法预后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