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全国名中医庞国明教授纯中医缓解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全国名中医庞国明教授纯中医缓解2型糖尿病(Type2Eus-guided biopsyDiabetesMellitus,以下简称T2DM)临床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开封市中医院庞国明教授工作室就诊的符合T2DM诊断,并采用纯中医“三辨诊疗模式”“序贯三法”治疗方案且达到缓解标准的T2DM患者共计30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中医证型及纯中医治疗前、治疗达标停药时、缓解时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生化检验指标,计算纯中医治疗时长,使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型分布,比较纯中医治疗前与治疗达标停药时、缓解时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0.77±9.77岁;平均病程中位数22(10.5,39)月;平均体质量指数中位数27.75(25.87,28.80)kg/m~(2),中selleck Erdafitinib医证型分布情况:痰浊中阻证频率最高,其次气阴两虚证。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停药时FPG、1hPG、2hPG、Trichostatin A3hPG、FGC、1hGC、2hGC、3hGC、HbA1c、FMN、HOMA-IR、BMI、T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hCP、HOMA-βF水平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缓解时FPG、1hPG、2hPG、1hGC、2hGC、HbA1c、BMI、3hPG、FGC、3hGC、TC、HOMA-IR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MA-β、1hCP、HDL-C水平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中医缓解T2DM患者以糖尿病病程<5年,超重或肥胖为主,纯中医治疗时长多集中在3-12月,中医证型以痰浊中阻证为主。纯中医可能通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高血糖素等途径实现缓解T2DM。

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炎症反应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清除效果、炎症反应及点击此处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超早期微创置管术)和观察组(30例,超早期微创置管术+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炎症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 术后5 h,两组的血肿残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 d,两组的血肿残存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CA、ACA、PCA、V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水平均降低,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selleck合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用于HICH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还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Medicina basada en la evidencia,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miR-34a-5p/SIRT1通路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组织miR-34a-5p/SIRT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点灸组、点灸+EX527组、点灸+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点灸组、点灸+EX527组和点灸+生理盐水组予壮医药线点灸脐环穴(3穴、6穴、9穴、12穴)、合谷(双)、太冲(双)干预,点灸+EX527组腹腔注射EX527(5 mg/kg),点灸+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仅固定,不干预,每日1次,共14次。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ELISA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qPCR检测中脑组织miR-34a-5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中脑组织SIRT1、乙酰化NF-κB p65(Ac-NF-κB p65)、NF-κB p6Accessories5、TNF-α蛋白表达,HE染色、TUNEL染色分别检测中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血清CGRP、NF-κB、TNF-α含量增加(P<0.01),中脑组织miR-34a-5p、NF-κB p65 mRNA表达升高,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NF-κB p65、Ac-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点灸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血清CGRP、NF-κB、TNF-α含量减少(P<0.05),中脑组织miR-34a-5p、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5),SIRT1 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NF-κB p65、Ac-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点灸组比较,点灸+EX527selleck合成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血清CGRP、NF-κB、TNF-α含量增加(P<0.05),中脑组织miR-34a-5p、NF-κB p65 mRNA表达升高,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NF-κB p65、Ac-NF-κB p65和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5)。各组大鼠中脑在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细胞凋亡。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组织miR-34a-5p表达,促进SIRT1表达,使NF-κB p65去乙酰化,降selleckchem低血清CGRP、NF-κB、TNF-α含量,从而调控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肝细胞癌中lncRNA SNHG25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目的:评价lncRNA SNHG2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预后价值以及潜在有相互作用的分子。方法:通过用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q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癌细胞系和正常人肝细胞系中lncRNA SNHG25的表达。其次通过UALCAN和仙桃学术,并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lncRNA SNHG25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应用意义以及临床病理因素与lncRNA SNHG25表达的相关性。然后使用GEPIA来分析lncRNA SNHG25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最后使用Starbase 3.0预测了可能与lncRNA SNHG25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果: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在大部分肝细胞癌细胞系中lncRNA SNHG25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细胞系。与正常组织相比较,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SNHG25的表达显著升高;lncRNA SNHG25的表达与组织分级、甲胎蛋白(AFP)水平、种Biomedical engineering族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GEPIA结果表明lncRNA SNHG25的高表达与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而与总生存期无明显相关。Starbase 3.0分析得到GNPTAB、C19orf25、METTL16、ELF4、AC139365.1以及18个miRNA可能与lncRNA SNHG25相互作用的分子。结论:lncRNA 寻找更多SNHG25在肝细胞癌中明显高表达,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和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与围产期因素的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围产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Medline、Pubmed、科学引文检索、Embase、Springer、Cochrane、万方、维普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相关文献,文献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CCS),语种为英文和中文。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分析,以比值比(oddsratio,OR)作为影响计数资料因素的效应值,以O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各效应量区间范围。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有20篇,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16篇。Meta分析后,发现:(1)初次产检时BMI≥35 kg/m2:OR值为2.86,95%CI(2.58,3.16),P<0.001;(2)孕妇年龄≥40岁:ORAMG510生产商值为1.71,95%CI(1.49,2.28),P<0.001;(3)孕妇家族有高血压史:OR值为4.95,95%CI(4.39,5.89),P<0.001;(4)孕妇有子痫前期疾病史:OR值为8.87,95%CI(6.79,11.80),P<0.001;(5)孕妇有慢性高血压病史:OR值为5.18,95%CI(3.76,6.58),P<0.001;(6)孕妇营养缺乏:OR值为3.23,95%CI(2.48traditional animal medicine,4.21),P3-MA核磁<0.001;(7)首次受孕:OR值为1.42,95%CI(1.36,1.64),P<0.001;(8)心理社会应激反应强烈:OR值为3.18,95%CI(2.52,3.88),P<0.001;(9)文化程度低下:OR值为0.56,95%CI(0.43,0.75),P<0.001;(10)患有糖尿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OR值为2.68,95%CI(1.87,3.85),P<0.001。结论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围产期因素的相关性,为将来围产期保健、预防或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Fc段改造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由抗原结合区域(Fab)和可结晶区域(Fc)组成。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调节抗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疗效。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具有高靶向性、低毒副作用等特征,是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其中,单克隆抗体的Fc段改造是重要的改造方法,Fc段可识别并结合表达Fc受体的免疫细胞以及与血液中的补体结合。相比于传统单克隆抗体,Fc段改造的单克隆抗体可增强或减弱对受体的亲和力,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影响抗体半衰期等机制,影响抗体的生物活性。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治疗的Fc段改造的单克隆抗体中,更多的是通过影响单克隆抗体与其结合的Fcγ受体(FcγR)的亲和力,影响Fc段效应功能,增强或减弱ADCC效应,从而展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潜力。大多数情况下,单克隆抗体通过ADCC效应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增强ADCC效应可提高单克隆抗体肿瘤治疗疗效。然而,在以阻断细胞表面受体或细胞oncologic imaging因子为目标的单克隆抗体中,例如免Y-27632体内实验剂量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FcγR和补体参与的免疫应答反而影响其疗效,因此需要减弱ADCC效应。目前,广泛应用的Fc段工程化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方向:针对抗体蛋白序列的改造,如基于氨基酸取代的蛋白工程技术;针对抗体蛋白翻译后修饰部分的改造,这部分以糖基化改造技术为主;另外,针对IgG亚型框架的改造,选用新的IgG亚型(如IgG4)框架替代传统IgG1,也通过影响Fc段与FcγR的亲和力发selleckchem SAG挥作用。许多研究数据表明,相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Fc段改造的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及基础数据具有一定优势,在乳腺癌、血液肿瘤、肺癌等肿瘤中都展现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笔者就单克隆抗体经典结构、作用机制,以及Fc段改造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主要策略、临床应用情况、发展前景进行系统介绍。

北京市社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随访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Belnacasan供应商CKD)患者随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对北京市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CKD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将确诊为CKD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CKD分期情况、既往病史、尿液检查及肾功能检查结果、随访次数等,对CKD患者随访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13 309名高危人员,诊断CKD 4 807例。其中,遵从医嘱进行至少1次主动门诊随访的患者3 407例,占70.88%。其中1 125例(23.40%)患者主动门诊随访次数在3次及以上;769例(16.00%)患者主动门诊随访2次;1 513例(31.47%)患者主动门诊随访1次。无主动门诊随访的患者1 400例,占29.12%。对至少有2次随访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CKD患者随访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随访率明显高于男性,尿检异常和蛋白尿患者随访率明显高于尿检Tofacitinib molecular weight正常和无蛋白尿患者,有肾脏病史患者随访率显著高于无肾脏病史患者。不同CKD分期患者随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肾小球滤过率、有无血尿的CKD患者随访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ene biomarker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CKD患者随访率低,特别是未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男性及尿检正常的CKD患者。对这些患者应该进行重点宣教和关注,以提高其随访依从性。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新冠肺炎病情的影响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新型冠状Torin 1研究购买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新冠肺炎病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6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院收治并出院的16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RepSox小鼠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为慢性并发症组和无慢head and neck oncology性并发症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COVID-19病情分型差异,分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COVID-19分型的影响。结果 入选患者中既往诊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和周围神经并发症)者45例(有并发症组),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21例(无并发症组)。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型、普通型、重型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危重型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OVID-19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肾功能状态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62例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按不同肾功能状态分为3组,分别比较各组Emricasan体内临床特点差异。同时,对患者进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分析患者预后状态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临床特点分析:相对于正常及轻度肾功能损害组,中、重度肾功能损害组糖尿病病程较长(P<0.001); Wagner分级4级患者比例较高(P均<0.05);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变比例较高(P均<0.05);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均<0.05);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水平较高(P均<0.05)。其中,中度肾功能损害组年龄较大(P<0.001),踝肱指数较低(P<0.001);重度肾功能损害组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mediumWagner分级3级和5级患者比例更高(P均<0.05)。预后分析: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了7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月,其中239例患者死亡,全因死亡率为31.9%,3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5.8%、46.2%(P<0.001)、59.4%(P<0.001),中重度肾功能损害组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及轻度肾功能损害组(P均<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病变、肾功能程度损害、足溃疡Wagner分级为4~5级与全因死亡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肾功能损害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Aurora Kinase抑制剂因素(P<0.001)。结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伴DFU患者表现出更复杂的临床特点、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更高的死亡率。预防肾脏损害和足溃疡发生,关注中重度肾功能损害伴足溃疡患者心血管风险,降低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

Lp-PLA2、MMP-9与心肌超声造影的相关性及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Biomass production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与心肌超声造影的相关性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ACS患者,为ACS组;选取冠脉内径狭窄率<5 0%、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 0例,为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根据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预后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cardiac event,MACE)]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比较各组血清Lp-PLA2、MMP-9水平及心肌超声造影β值、A值。分析ACS发生的影响因素、Lp-PL A2、MMP-9与冠脉病变、危险分层及β值、A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p-PLA2、MMP-9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ACS组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Lp-PL A2、M MP-9、β值、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L p-PLA2、 MMP-9升高、 β值、 A值降低为预测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 5)。重度Colforsin小鼠病变组Lp-PLA2、MMP-9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5),β值、A值低于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5);高危组Lp-PLA2、MMP-9水平高于低危组、中危组(P<0.05),β值、 A值低于低危组、中危组(P <0.0 5)。血清L p-PLA2、 M M P-9水平与冠脉病变、危险分层呈正相关(P<0.05),与β值、A值呈负相关(P<0.05)。MACE组Lp-PLA2、MMP-9水平高于非MACE组(P<0.05)。Lp-PLA2与MMP-9预测MACE的AUC分别为0.716、0.680,二者联合预测MACE的AUC为0.891,高于单项指标预测M ACE的AUC (Z=4.310, Z=5.654, P <0.05)。结论:血清L pPLA2、 MMP-9是LEE011供应商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危险分层及β值、 A值相关,可用于ACS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