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生存状况。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于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首次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236例患者,所有患者的生存信息均完整保存。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状况,对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35岁以及≥65岁的患者肿瘤大小>5 mm的占比高于3selleck激酶抑制剂5~54岁以及55~64岁年龄段患者(P<0.05);年龄<35岁以及≥65岁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占比、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阳性占比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阳性的占比高于35~54岁和55~64岁年龄段患者(P<0.05);年龄<35岁以及≥65岁患者中晚期、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占比高于35~54岁以及55~64岁年龄段患者(P<0.05);年龄<35岁和≥65岁的乳腺癌患者5年死亡率高于年龄35~54岁以及55~64岁的乳腺癌患者(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体质量指数(BMI)是影响乳点击此处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指标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5岁和≥65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P<upper genital infections0.05)。结论 年龄<35岁以及≥65岁的乳腺癌妇女多数为中晚期,分子分型以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为主,且该年龄段的乳腺癌妇女患者预后较差,死亡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注重对绝经前后妇女的筛查和治疗。
CRISPR介导的大片段DNA克隆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成为药物及化学品的重要来源。微生物中负责生产调控天然产物的基因通常被压缩成几十到几百kb不等的大片段DNA,即这些基因组成几十到几百kb不等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BGC)。挖掘新颖结构的天然产物常见的一种策略便是准确高效克隆这些大型BGCs,进而实现其表达。常规的DNA克隆基于PCR分级扩增目的基因,随后利用DNA组装技术按照顺序组装。这类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周期较长、效率低下、突变率高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发一款高效、准确、简易的大片段DNA克隆方法。CRISPR/Cas9系统仅需要Cas9核酸酶和工程sgRNA便可以高特异性靶向目的DNA。由于其高特异性和可编程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细胞成像、医学治疗等各个领域。本研究以CRISPR/Cas9的高LY2157299价格特异性靶向切割能力为基础开发大片段DNA克隆技术,从而规避传统方法酶切位点限制问题。首先通过gRNA在线设计软件筛选高效率编辑靶点,缓解了部分位点靶向切割效率低下的问题,降低了脱靶效应,节省了筛选高切割效率靶点的时间;其次,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系统直接切割基因组DNA,从基因组中直接获取目确认细节的DNA片段,从而避免PCR扩增限制以及突变等问题。利用酶解法处理细胞壁,并结合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该方法操作简单,获取的基因组完整度高,利于后续切割克隆及组装。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采取了蓝白斑法进行克隆筛选并计算阳性率,通过设计双gRNA靶向切割分离基因组,然后利用NEBuilder一步式多片段无缝克隆方法进行质粒组装。我们首先选择一段15 kb含LacZ基因的DNA片段为目标,对CRISPR/Cas9介导的大片段DNA克隆涉及到的酶切体系、连接体系、同源臂长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体系中Cas9:gRNA:genome摩尔比例在5000:5000:1~10000:10000:1之间,且插入片段与载体DNA摩尔浓度为1:1时,克隆效率最高,接近100%。随后利用本方法逐次应用于30~100kb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克隆:对50 kb以下大片段DNA克隆效率近100%,但当克隆DNA大于50 kb时,克隆效率迅速下降。尽管随着克隆DNA长度增加,克隆效率下降,但对77 kbGenetic research的大片段DNA克隆仍有46%的效率。链霉菌是微生物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本研究也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天蓝色链霉菌,并以93%的阳性率成功克隆了40 kb天蓝色链霉菌基因组大片段。本研究基于CRISPR/Cas9系统,设计了体外靶向识别并切割基因组DNA体系,结合NEBuilder无缝克隆技术连接大片段DNA和载体,实现了快速高效地构建大分子重组质粒。本方法较其他大片段DNA克隆技术具有简便、可操作性高、效率高、周期短等特点。
cAMP/PKA-pCREB信号通路在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AMP/PKA-pCREB信号通路在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间在遵化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AZD9291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期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使用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持续干预8周后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简易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AMP/PKA-pCRE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 AMP、PKA、pCREB)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MBI评分值高于对照MK-2206抑制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0、10.134、7.188,P<0.05);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7.229、5.535,P<0.05);PBMoxalic acid biogenesisC的cAMP、PKA、pCREB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96、1.868、3.320,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pCREB信号通路优化肢体功能、减轻脑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及必要的干预手段。
基于隐结构结合Apriori关联规则探析原发性肝癌方药规律
目的:探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方药分布以及中药配伍规律,旨在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证候、证型、中药或方剂)和(肝癌、肝肿瘤、肝恶性肿瘤、肝腺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和肝积)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知识库、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15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肝癌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21、Lantern5.0及SPSS Molder14.1等软件分析方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合格文献618篇,涉及中药398味,累计频次7832次LGX818配制。使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白术、茯苓、甘草、黄芪、柴胡、白花蛇舌草等,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居多。对频次≥20的75味中药物分析发现,方药以甘、苦、辛味,平、寒、温性药,归脾、肝、肺经者居多。隐树模型学习得到隐变量20个,隐类40个,结合专业知识归纳为9个综合聚类模型,11个核心方剂;推断出原发性肝癌常Baricitinib采购见证型有气滞血瘀证、肝气郁滞证、肝胆湿热证、邪阻少阳证、肝肾阴虚证、脾虚肝旺证、肾阴亏虚证、脾虚食积证、毒热内蕴证9个中医证候。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7条关联规则,包括2条两项强关联规则:茯苓→白术、党参→白术;35条三项强关联规则Drug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党参→白术、半枝莲+茯苓→白术等。结论:治疗肝癌的方药注重用活血化瘀,清热疏肝利湿等消法清除癌毒同时辅以健脾益气等扶正固本类中药,即健脾滋阴益肾固其本,清热利湿活血治其标。
示踪剂亚甲蓝注射液、纳米炭混悬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年12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了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乳腺癌发病率首次超过了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手BMS-354825体内实验剂量术治疗仍是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是评估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前哨淋巴medical region结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因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关键在于示踪剂的选择。良好的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应具备靶向性、可视性、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寻找前哨淋巴结的方法层出不穷,尽管目前指南指出染料法联合放射性核素法双示踪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金标准,但因核素法的缺点较多,临床上购买Liraglutide以染料法居多。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示踪剂为亚甲蓝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对淋巴结的靶向性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对示踪剂的研发和改进,发现纳米炭混悬液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有良好的淋巴结趋向性。因此本文针对上述两种示踪剂的异同,对亚甲蓝注射液与纳米炭混悬液两种示踪剂的特点、作用原理、注射剂量、显影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提高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外泌体在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方面的研究现状及中药干预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现已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的首位。以雌激素受体表达为特征的乳腺癌约占所有新病例的70%,约30%的患者因内分泌治疗耐药出现复发或转移,这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外泌体是介导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纳米级囊泡,包含着非编码RNA、蛋白质等物质,其不仅可以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Navitoclax IC50平或激活非配体依赖的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驱动乳腺癌内分泌耐药,而且可作为内分泌Bemcentinib治疗反应的标志物。外泌体作为天然载体,可递送药物而实现精准治疗。同时,阻断细胞间外泌体的信息交流可Immunotoxic assay逆转乳腺癌内分泌耐药。基于外泌体在乳腺癌内分泌耐药中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我们研究证明了疏肝益肾方负载的外泌体可以逆转乳腺癌内分泌耐药,这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提供了新的依据。
发散性思维聚合具化工具图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注射误区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发散寻找更多性思维聚合具化工具图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注射误区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6月-2020年8月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INCB018424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接受常规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观察组61例,基于对照组加用发散性思维聚合具化工具图。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知识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干预后各项胰岛素注射知识教育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biorational pest control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注射误区教育中应用发散性思维聚合具化工具图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知识水平,并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知识教育的满意度,保证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PBMC表面PD-1、Caspase-9在不同病情阶段中临床表达意义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AY-22989 IC50CasBehavioral toxicologypase-9)在不同病情阶段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0例HBV感染患者,分别处于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乙肝肝硬化、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中度CHB、轻度CHB,根据其病情阶段不同分为HBV相关性HCC组(n=76)、乙肝肝硬化组(n=30)、重度CHB组(n=31)、中度CHB组(n=40)、轻度CHB组(n=selleck HPLC63),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均检测对比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同时检测对比各组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HBV-DNA),分析不同病情阶段HBV感染患者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对HBV感染进展为HCC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感染各组PBMC表面PD-1、Caspase-9水平均明显升高,重度CHB组PBMC表面PD-1水平较中度CHB组、轻度CHB组高,Caspase-9水平较中度CHB组、轻度CHB组低,HBV相关性HCC组Caspase-9水平低于乙肝肝硬化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感染各组AST、ALT、HBV-DNA水平均明显升高,重度CHB组AST、ALT水平较中度CHB组、轻度CHB组高,HBV相关性HCC组AST、ALT水平高于乙肝肝硬化组,低于重度CHB组(P<0.05);AST、ALT与PBMC表面PD-1呈正相关(r_1=0.753,r_2=0.785,P<0.05),与PBMC表面Caspase-9呈负相关(r_1=-0.724,r_2=-0.692,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PBMC表面PD-1、Caspase-9联合检测预测重度CHB进展为HCC的AUC值为0.902,敏感度(90.32%)、特异度(89.47%)均较高(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不同病情阶段PBMC表面PD-1、Caspase-9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二者表达水平可作为肝损伤程度的动态观察指标,辅助鉴别诊断肝癌。
环保型改性生物多肽水基钻井液抑制剂的合成与应用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聚磺钻井液处理剂将慢慢被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取代。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基于生物多肽明胶进行改性合成了环保型改性生物多肽抑制剂WNGT。明胶改性后在核磁共振图谱的化学位移3.19 ppm和4.12 ppm处出现2个明显的新的特征峰,表明成功制备得到目标产物。线性膨胀实验表明:对比KCl、聚醚胺PEA抑制剂,在相同加量下,WNGT溶液中膨润土的膨胀高度最小,抑制效果最好;WNGT具有优良的抑制黏土水化膨胀性能,2%加量的WNCell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GT,膨润土24 h的膨胀量仅为1.60 mm;SCH772984与改性前的明胶相比,页岩岩屑滚动回收率达95%以上,相比改性前提高Fulvestrant核磁46.05%;膨润土浆中加入2%WNGT后,Zeta电位降至-11.7 mV,WNGT可有效中和黏土负电荷,压缩双电层,降低黏土Zeta电位。在川渝地区开发井沙溪庙砂泥岩井段进行了现场应用,在井浆中加入WNGT后,井浆黏度和切力均有所下降,且能长时间稳住钻井液流变性,保证了在砂泥岩段的顺利钻进,降低了钻井成本。
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贯叶金丝桃-川芎治疗焦虑症的作用机制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贯叶金丝桃-川芎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贯叶金丝桃-川芎药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进行化合物成分检索,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multifactorial immunosuppression在Uniprot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获焦虑症相关靶点数据。利用Venny 2.1在线软件绘制韦恩图,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使用Network Analyzer软件对网络图进行拓扑分析,利用DAVID 6.8数据库,基于R3.6.1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对接程序由AutoDock-Vina 1.1.2执行,应用PyMOL 2.3.0和BIOVIA 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结果可视化。结果 共筛选出贯叶金丝桃-川芎药对12个活性成分,潜在靶点413个,焦虑症相关靶点1871个,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119个,进行拓扑分析得到9个核心成分。对其GSI-IX NMRPPI网络进行MCODE聚类分析共得到4个基因簇和3个核心基因。GO和KEGG分析显示,贯叶金丝桃-川芎药对治疗焦虑症主要涉及化学突触传递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含5-HT的神经突触、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突触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出4种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强度较强,且具有保护神经细胞、调节神经递质、抗氧化等作用的核心活性成分。结论 贯叶金丝桃-川芎药对可能与5-HT、GABA、DA神经递质信号通路调节关系密切,并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自噬、保Erdafitinib使用方法护及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机制治疗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