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动机性访谈对精神疾病伴糖尿病(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xh254.html院收治的80例精神疾病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科研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科研组给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和体重水平、精神疾病痊愈率、自我管理行为及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科研组血糖、体重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饮central nervous system fungal infections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及高低血糖处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科研组饮食控制、血糖控制、遵医用药及高低血糖处理selleck激酶抑制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提高精神疾病伴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拉近护患距离,避免医疗纠纷,更利于促进疾病转归,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新型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CPD1对单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为观察新型磷酸二酯酶5 (phosphodiesterase 5, PDE5)抑制剂CPD1对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unilateral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IRI)损伤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本文采用夹闭(35 min) BALB/c小鼠肾蒂建立UIRI动物模型,造模2 h后每天给予CPD1 (5 mg/kg)灌胃治疗,术后第10天切除对侧肾脏,第11selleck NMR天取患侧肾脏。通过HE染色、Masson三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结构损伤和胶原沉积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技术分析肾脏组织、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single cell biology)、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纤维化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UIRI小鼠肾脏中出现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collagenⅠ)、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CPD1治疗可Erastin价格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抑制UIRI小鼠肾脏中纤维化标志性蛋白fibronectin、collagenⅠ、PAI-1及α-SMA的表达;同时,在NRK-49F细胞和HK-2细胞中,CPD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诱导的fibronectin和PAI-1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新型PDE5抑制剂CPD1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调节PAI-1介导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平衡,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组织结构损伤和间质纤维化。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GSK J4纯度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4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时间点将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分为常规组(n=57),将2019年11年—2021年4月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57)。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于护理7 d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receptor mediated transcytosis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7 d后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AM-2282说明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7 d后的MBI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7 d后GQOL-74中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和甲襞微循环的关系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和甲襞微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Baf-A17月~2022年2月收治的T2DM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归纳分析其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辨证与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及甲襞微循环的关系。结果:200例T2DM患者临床以气阴两虚证(占比达47.00%)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热盛证(占比为20.00%)、湿热困脾证(占比为17.50%),临床以阴阳两虚证(占比为9.50%)和血络瘀阻证(占比为6.00%)较为少见。阴阳两虚证和血络瘀阻证患者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而阴虚热盛证患者年龄最小,湿热困脾证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最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和血络瘀阻证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购买KD025、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形态积分、流态积分高于其他3种证型患者,空腹C肽、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低于其他3种证型患者,而甲襞微循环袢周状态积分高于阴虚热盛证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患者image biomarkerHOMA-β高于其他4种证型患者,且气阴两虚证和湿热困脾证患者的HOMA-β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证多见,而阴阳两虚证和血络瘀阻证相对少见,但临床上阴阳两虚证和血络瘀阻证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病情较重,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甲襞微循环的恶化。
草鱼巨噬细胞相关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炎症发生往往伴随着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随后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巨噬细胞是一种关键的细胞类型,它不仅通过吞噬作用进行清除微生物和碎片,还控制着创面愈合等过程,因此在炎症和可能导致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白细胞介素-1家族(interleukin-1,IL-1)是介导炎症信号的主要成分之一。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 R)是一种能够控制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i)作为研究模型,克隆了新型IL-1家族成员il-1fmb以及芳香烃受体同源物ahr1a,深入探究了IL-1Fmb和Ah R1a的表达和功能,初步发现新型IL-1家族成员IL-Fmb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在硬骨鱼类的免疫系统中行使功能,而Ah R1a可能受到炎症因子的调控。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通过与斑马鱼基因组库进行比对,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c DNA ends,RACE)克隆并鉴定了草鱼il-1fmb和ahr1a。其中il-1fmb基因c DNA全长837 bp,其中包括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37 bp,3’UTR 77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723 bp编码240个氨基酸(AA),不含有典型的信号肽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以及酶切位点预测表明IL-1Fmb不含有典型的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酶切位点,但在IL-1家族结构域前存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的切割位点V~(69)、V~(70)、V~(73)、A~(75)、A~(78)、A~(82)、V~(83)。IL-1Fmb与其他IL-1家族成员的同源性不高,与斑马鱼IL-1Fmb的一致性为41.8%。IL-1Fmb含有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系统进化树和基因共线性表明IL-1Fmb在硬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草鱼ahr1a c DNA全长2 893 bp,包括5’UTR 292 bp和3’UTR 57 bp,ORF 2 544bp,编码847个氨基酸。草鱼Ah R1a与黄河鲤(Cyprinus carpio)相似性与一致性最高,分别为81.5%和74.7%,与其他物种的Ah R1a(Ah R)相似性和一致性也达到了45.4%和38.8%以上。2.为了更好的研究与确定IL-1Fmb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将预测的CiIL-1Fmb成熟肽片段(F~(77)-Y~(240))和CiIL-1β(F~(130)-K~(270))克隆至p ET-21d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了重组蛋白,并使用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的方式对其进行纯化。使用CiIL-1Fmb和CiIL-1β重组蛋白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ing)各自筛选出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对其进行纯化和标记。纯化后的抗体能够很好的检测到转染CiIL-1Fmb和CiIL-1β的EPC细胞。3.PCR Genotyping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iIL-1Fmb和Ciahr1a在健康草鱼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iIL-1Fmb和Ciahr1a在各组织中均呈现组成型表达,其中CiIL-1Fmb在鳃和脾中表达量最高,Ciahr1a在肠和鳃中表达量最高。为了探究IL-1Fmb和Ah R1a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的功能,本研究使用LPS刺Phospholipase (e.g. 抑制剂激草鱼原代头肾细胞后,发现il-1fmb在6 h mRNA表达量达到顶峰之后并在12和24 h降低,ahr1a表达水平在LPS刺激6 h后受到明显下降,12、24 h后恢复到本底水平。在6 h和12 h使用CiIL-1β重组蛋白刺激能够降低ahr1a表达水平。相较于单独刺激,6 h时LPS和r IL-1Fmb共刺激会显著提升il-1β、il-6、il-8和il-10的表达水平,而对IL-1另外两位家族成员il-1fma和il-1fmb没有影响。r IL-1β和r IL-1Fmb的共刺激对il-1β、il-fma、il-6、il-1fmb、il-8和il-10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为了探究IL-1Fmb是否对NFкB通路具有影响,通过使用r IL-1Fmb、r IL-1β和LPS刺激转染人源NFкB启动子的草鱼卵巢细胞检测对启动子的影响。结果表明LPS(4944.63±245.46)能够显著增强人源NFкB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而r IL-1Fmb(6970.04±361.56)和r IL购买LY2157299-1β(6804.21±241.22)能够极显著增强其荧光素酶活性,这些结果暗示IL-1Fmb对NFкB通路发挥着作用。上述结果暗示草鱼IL-1Fmb参与促炎调控,并且很有可能通过NFкB途径进行信号传导;而Ah R1a的表达水平也受到促炎因子的调控,暗示其在炎症反应中具有某种作用。4.通过腹腔注射病原检测Ciahr1a的情况。在头肾中,注射柱状黄杆菌12和24 h后ahr1a表达量呈现下调,在48 h后恢复到本底水平。在脾脏中,ahr1a在24和48 h表达下调,72 h表达量跟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GCRV-II感染后头肾和脾脏除了在感染后第14 d后ahr1a mRNA水平显著下降外,其它时间变化不显著。本研究鉴定了草鱼il-1fmb和ahr1a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利用重组蛋白、荧光定量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初步探究了IL-1Fmb。同时对注射柱状黄杆菌及呼肠孤病毒后分析ahr1a的mRNA表达水平。总而言之,上述研究表明硬骨鱼类新型IL-1家族成员IL-1Fmb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发挥着免疫学功能,而Ah R1a也可能在炎症中受到调控。
新疆地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Monogenetic models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至2015年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0例,入选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人群405例作为对照。依据研究对象的民族及是否患有高血压分为4组:维吾尔族高血压组(MDV3100配制n=206),维吾尔族对照组(n=202),汉族高血压组(n=214)和汉族对照组(n=20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Hcy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结果民族内比较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cy水平高,叶酸(FA)水平低,颈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间比较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间年龄、性别、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A、维生素B_(12)、Hcy水平、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年龄、TC、LDL-C、SBP呈正相关,与FA呈负相关。颈动脉IMEnasidenibT与年龄、TC、LDL-C、SBP、Hcy呈正相关,与FA呈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年龄、TC、LDL-C是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INSM1和SOX1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1, INSM1)和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SRY-relat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1, SOX1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PNET)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56例PNET、42例SPN、16例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DACC)和8例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ACC)中检测INSM1、SOX11、Syn、CgA、CD56、β-catenin和CD9确认细节9,比较INSM1和SOX11的组合与传统标记物(Syn、CgA、CD56、β-catenin和CD99)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NET和SPN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PNET中,INSM1表达于肿瘤细胞及胰岛细胞核,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07%(51/56);42例SPN、16例DACC和8例ACC均未见INSM1的阳性信号。INSM1在PNET中的阳性表达率与SPN、DACC和AC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2例SPN中,SOX11的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为92.86%(39/42);56例PNET中,SOX11的阳性表达率为8.93%(5/56),其阳性信号位于3例G_(1)型和2例G_(3)型PNET;Bio-photoelectrochemical system16例DACC、8例ACC及肿瘤旁的正常胰腺组织均未见SOX11阳性信号;SOX11在SPN中的阳性表达率与PNET、DACC和AC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INSM1(+)/SOX11(-)免疫表型对PNET的敏感度为85.71%,与CD56(5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yn(80.36%)和CgA(7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为100.00%,与Syn(42.86%)和CD56(4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gA(92.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M1(-)/SOX11(+)免疫表型对SPN的敏感度为92.86%,与β-catenin(90.48%)和CD99(85.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为96.43%,与CD99(48.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β-catenin(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PNET和SPN中,INSM1和SOX1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级及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在PNET和SPN中,INSM1和SOX11分别呈阳性的表达模式有助于区分两种肿瘤,两者组合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优于一些传统的免疫组织ZD1839体外化学标记物。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水平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DN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Mogenson分期标准及相关检查进一步分为病例A组(DNⅠ/Ⅱ期)、病例B组(DNⅢ期)、病例C组(DNⅣ期)、病例D组(DNⅤ期),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超检查颈部血管钙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yostatin水selleckchem EPZ-6438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yostatin水平对DN患者出现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A组与对照组血清myosta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例B、C、D组血清myostatin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A、B、C、D组颈总动脉钙化率高于对照组,病例D组颈总动脉钙化率高于病例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血管钙化患者钙磷乘积、CRP水平高于非血管钙化患者,而myostatin水平低于非血管钙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yostatin与钙磷乘AY-22989临床试验积、CRP呈负相关(r=-0.293、-0.361,P=0.015、0.019)。血清myostatin、CRP、钙磷乘积预测DN患者出现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0.683、0.6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myostatin是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保护因素,高CRP、高钙磷乘积是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危险因素(P<0.05)。结Sub-clinical infection论 DN患者血清myostatin水平升高,且合并血管钙化的DN患者血清myostatin水平更高,血清myostatin对DN患者血管钙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作为DN患者血管钙化早期生物标志物。
转录因子FOXC1、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FOXC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OXC1、MMP-7对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10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HER2、CK5/6、CK14、EGFR结果分为四型:腔型、HER2阳性型、基底细胞样型(BLs型)及正常乳腺样型(NBLs型)。观察各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特征及与FOXC1、MMP-7的关系。结果:在105例乳腺癌患者中腔型、HER2阳性型、BLs型和NBLs型乳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52.4%(55/105)、16.2%(17/105)、17.1%(18/105)、14.3%(15/1NSC 125973半抑制浓度05)。腔型和(或)NBLs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ER2阳性型和(或)BLs型患者(log-rank值为22.161,P<0.01)。FOXC1阳性表达共28例,阳性表达率为26.7%(28/105),FOXC1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及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而且FOXC1在BLs型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乳腺癌(χ~2=30.108,P<0.01)。MMP-7阳性表达共71例,阳性表达率为67.6%(71/105),MMP-7与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MMP-7在BLs型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也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乳腺癌(χ~2=11.328,P<0.05)。FO)XC1与MMP-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腔型和NBLs型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HER2阳性型和BLZ945采购BLs型乳腺癌预后较差。FOXC1可能作为BLPlant bioassayss型乳腺癌的特异性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MMP-7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侵袭性、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FOXC1与MMP-7在分子机制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2014至2019年河北省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 评估河北省社区人群中既往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明确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本文利用2014至2019年河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简称“高危筛查项目”)所采集的数据,选取河北省11个县/区126 331名年龄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自报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情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以社区水平为随机截距,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在126 331名调查对象中,3.6%(4 496)报告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史,在这些患3-Methyladenine者中,报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为26.3%(使用抗血小板药物21.6%,使用他汀类药物15.8%,两种药物均使用1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村地区Medial approach、既往诊断心血管疾病>7年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低,教育程度越高、患有高血压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河北省目前使用二级预防药物不太理想,且不同亚组人群中差异较大Bucladesine IC50。本研究明确了可推广的靶点人群,便于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