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人们环境及饮食结构的的改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Gouty Arthritis,AGA)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Afever of intermediate durationGA易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临床工作中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对AGA有确切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目的 基于TLRs/MyD88信号通路探讨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刺血结合药线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将尿酸钠悬浮液注入大鼠右踝关节腔内制备AGA模型,于造模24h后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悬浮液灌胃治疗,刺血疗法组予阿是穴点刺放血治疗,药线组Crizotinib生产商予壮医药线围灸病灶处,刺血结合药线组先予阿是穴点刺放血再行围灸法。观察造模后6h、12h、24h、72h右踝关节肿胀程度;HE染色观察右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环氧化酶-2(COXWnt-C59浓度-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yD88和IKK-β蛋白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大鼠经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了踝关节肿胀度(P<0.05);与模型组相比,刺血组、药线组、秋水仙碱组及刺血结合药线组大鼠血清中IL-8、COX-2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5),其中刺血结合药线组与秋水仙碱组疗效相当;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各组MyD88和IKK-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刺血结合药线组与秋水仙碱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能通过调节TLRs/MyD88信号通路来改善AGA关节炎性症状,起到治疗作用,刺血疗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可能是AGA的潜在替代疗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UACR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购买ABT-199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压水平,本院心内科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EH患者360例被分为高血压1级组(164例)、高血压2级组(126例)、高血压3组(60例);按照左室质量指数(LVMI)正常与否,患者被分为LVMI正常组(235例)和LVMI异常组(125例)。比较LVMI正常组和LVMI异常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高血压1~3级组之间血肌酐(SCr)、UACR、LVMI,分析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患者LVMI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LVMI正常组比较,LVMI异常组年龄[(59.81±11.05)岁比(65.09±10.34)岁]、SCr[(85.48±16.59)mmol/L比(94.16±18.33)mmol/L]、UACR[(0.98±0.25)mg/g比(1.36±0.32)mg/g]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高血压1级组比较,2级、3级组SCr[(83.28±14.66)mmol/L比(87.05±16.29) mmol/L比(95.72±17.55)mmol/PD-0332991L]、UACR[(0.96±0.30)mg/g比(1.15±0.38)mg/g比(1.42±0.43)mg/g]、LVMI [(96.37±18.11)g/m~2比(107.29±17.64)g/m~2比(122.03±19.21)g/m~2]均显著升高,且3级组的显著高于2级组的,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H患者SCr和UACR均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463, 0.859,P=0.023, 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是EH患者LVM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36,P=0.001)。结论:UACR可Veterinary medical diagnostics有效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发生,可为高血压早期心脏损害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基于LIGHT-HVEM信号通路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型慢性湿疹小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第14个成员(LIGHT)-疱疹病毒入侵介质(HVEM)信号通路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型慢性湿疹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50PF-02341066只。模型组采用小剂量DNCB反复涂抹联合番泻叶灌服建立脾虚型慢性湿疹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5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中药中剂量治疗组和中药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西药治疗组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灌胃,中药各剂量组予健脾养血祛风方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14d。观察背部皮肤肿胀度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皮肤LIGHT、HVE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PLX5622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皮肤肿胀度和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皮肤组织形态学表现呈现慢性湿疹病理改变,皮肤LIGHT、HVE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治疗组、中药高剂量治疗组小鼠皮肤肿胀度和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皮肤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改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皮肤LIGHT、HVE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型慢性湿疹小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以高剂量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IGHT-HVEM信号通路,降低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动态平衡,bioorthogonal reactions从而有效改善皮肤肿胀度和皮肤组织病理形态。
KLF9沉默对高糖刺激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9(KLF9)对高糖刺激下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处理,其他3组分别SAG使用方法给予高糖(33.5 mmol/L葡萄糖)刺激12、24、48 h,采用qRT-PCR检测细胞中KLF9 mRNA表达水平。另取HUVEC分为3组,ScRNA组(转染空载体ScRNA12 h后用5.5 mmol/L葡萄糖selleck抑制剂处理48 h)、HG-ScRNA组(转染空载体12 h后用33.5 mmol/L葡萄糖处理48 h)和HG-KLF9 siRNA组(转染KLF9 siRNA 12 h后用33.5 mmol/L葡萄糖处理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中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因子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及核转位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糖刺激24、48 h后细胞中KLF9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cRNA组相比,HG-ScRNA组细胞中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6)水平增高,细胞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2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增多,NRF2表达以及核转位水平降低(P<0.05);与HG-ScRNA组相比,HG-KLF9 scomprehensive medication managementiRNA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沉默KLF9可减轻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氧化应激水平,恢复NRF2的核表达,从而减轻内皮细胞损伤。
电子喉镜下诊断1330例老年嗓音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对老年性嗓音疾病的诊断价值及老年嗓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且以声嘶为主诉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采用电子喉镜检查进行诊断,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纳入133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其中男924例,女406例。各类嗓音疾病在男女不同性别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咽喉部恶性肿瘤239例(25.87%)、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182例(19.70%)、声带白斑147例(15.91%);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183例(45.07%)、喉炎70例(17.24%)、声带麻痹66例(16.26%)。在3组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中Colforsin生产商,不同嗓音疾病的分布有显著差异,60~69岁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298例(35.06%)、咽喉部恶性肿瘤132例(15.53%)、声带麻痹104例(12.24%);70Chromogenic medium~79岁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咽喉部恶性肿瘤91例(24.20%)、声带良性增生性疾Lorlatinib病57例(15.16%)、声带麻痹55例(14.63%);在≥80岁老年患者中嗓音疾病占前3位的分别是咽喉部恶性肿瘤25例(24.04%)、声带麻痹21例(20.19%)、声带闭合不全16例(15.38%)。各类嗓音疾病在是否吸烟的患者中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嗓音问题应得到充分重视,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在老年女性声嘶患者中最常见,咽喉部恶性肿瘤在吸烟的老年男性声嘶患者中高发,尤其值得关注。电子喉镜在诊断老年患者的嗓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蛋白酶G基因多态性与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的关联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G(CTSG)基因多态性与创伤性骨髓炎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骨科因四肢创伤入院治疗发生创伤性骨髓炎患者76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普通四肢骨折患者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无任何感染性疾病。患者在入院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GSTG基因rs45567233位点序列通过CT值判断基因分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分离血清后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平均病程(16.15±2.58)周;研究组GSTG基因rs45567233携带AA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携带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携带AG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TG基因rs45567233位点显性模型(GG+AG/AA)、隐性模型(GG/AG+AA)和等位基因模型(G/A)下发病风险Enasidenib半抑制浓度均增加(P<0.05);创伤性骨髓炎患者GSGenetics educationTG基因rs45567233位点携带GG型血清ESR、CRP和IL-6水平高于AA型和Aselleck AlpelisibG型(P<0.05)。结论 GSTG基因rs45567233位点携带GG基因型显著增加四肢创伤后感染型骨髓炎发病风险。
“互联网+连续管理”模式下随访频度、依从性和忠诚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互联网+连续管理”模式下,随访频度、依从性和忠诚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代谢selleck合成指标控制提供优化策略。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16年10月21日—2018年7月23日收治的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9个月的“互联网+连续管bioeconomic model理”。对患者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测量,并从入组开始,每3个月为患者测量1次HbA_(1C)和LDL-C,共测量4次。采用SPSS 2GW4869价格1.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基线、3个月、6个月、9个月时,患者HbA_(1C)达标率依次为29.07%、63.95%、67.44%和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C的达标率分别为20.35%、28.50%、25.58%和2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随访频度低组患者HbA_(1C)明显低于随访频度高组(P<0.01),各组患者HbA_(1C)随时间有所降低(P<0.01)。时间和依从性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9个月后依从性好组患者的HbA_(1C)低于基线水平,且低于依从性差组(P<0.05)。不同忠诚度分组患者的HbA_(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患者LDL-C有所降低(P<0.01),但不同随访频度、依从性和忠诚度分组患者的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连续管理”模式下随访频度、依从性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对LDL-C的改善作用有限。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某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症状分别纳入发生组(n=21)和未发生组(n=45)。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相关临确认细节床资料,在患者信息对比分析之上进一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BMI、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饮酒史、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均为缺血性脑卒中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selleck激酶抑制剂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其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补阳还五汤加味通过抑制炎症和纤维化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损伤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组织保护作用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SB203580核磁路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24只11~12周龄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并监hepatocyte-like cell differentiation测尿蛋白均阳性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加味组(16.0 g·kg~(-1))、厄贝沙坦组(13.5 mg·kg~(-1)),每组8只。11~12周龄db/m组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给予LGK-974临床试验相应药物治疗,其中补阳还五汤加味组及厄贝沙坦组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收集标本,检测小鼠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NF-κB表达;同时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肥大,系膜外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囊腔变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间质明显纤维化(P<0.01);FBG、mALB、TC、TG、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1);炎症因子TNF-α、IL-1β、MCP-1及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_1、α-SMA、FN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肾组织NF-κB通路活化程度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加味干预后,DKD小鼠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显著改善(P<0.01);mALB、TC、TG含量显著下降,BUN、SCr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CP-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抑制了肾组织NF-κB通路活化及纤维化因子表达(P<0.05,P<0.01),但是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活化及纤维化因子表达,对DKD小鼠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减轻肾脏病理损伤,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胶质瘤中hsa_circ_0021350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21350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步评价其应用于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力。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LXH254分子量2022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获取的胶质瘤组织标本40例(高级别胶质瘤22例,低级别胶质瘤1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通过RNase R消化联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hsa_circ_0021350的环状特性。通过TA克隆测序法鉴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扩增产物。比较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hsMK-1775浓度a_circ_0021350的表达水平。分析hsa_circ_0021350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联性。结果immune monitoring 该研究所设计的发散引物可有效特异扩增hsa_circ_0021350。经验证,hsa_circ_0021350呈环状,且能耐受RNase R消化。qRT-PCR实验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hsa_circ_002135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脑组织,且高级别胶质瘤hsa_circ_0021350的表达水平较低级别胶质瘤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_circ_0021350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和ki67阳性率具有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 hsa_circ_0021350在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增殖因子ki67相关,是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