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血清epigenetic stability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早期DN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RBP、Cys–C、UACR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早期DN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健康者比较,观察组早期DN患者的RBP、Cys–C、UACR水平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BP诊断出真阳性56例,真阴性47例;Cys–C诊断出真阳性53例,真阴性62例;UACR诊断出真阳性66例,真阴性65例;联合诊断出真阳性77例,真阴性74例;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RselleckchemBP、Cys–C和UACR单独检测更高,漏诊率、误诊率较RBP、CEmricasanys–C和UACR单独检测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DN患者的RBP、Cys–C、UACR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早期D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能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
Siglecs在免疫信号调节与免疫病理中的作用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SiglImpoverishment by medical expensesecs)是一类在免疫系统的大多数白细胞中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能识别含唾液酸配体的跨膜蛋白质,是I型凝集素最主要的亚群。所有Siglecs都至少含有3个结构域,包括V-set Ig结构域、C2-set Ig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一些Siglecs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ITIMs)用于传递抑制信号,发挥抑制作用。还有一些Siglecs不含胞内结构域,它们可以通过跨膜结构域中的碱性氨基酸来传递激活信号,发挥激活作用。Siglecs不仅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以及凋亡的调控,还能通过识别含唾液酸的聚糖配体,帮助免疫系统区分自身和非自身。近年研究表明,在人类疾病,例如癌症、哮喘、过敏、阿尔茨海默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FG-4592中,Siglecs作为免疫检查点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增强或阻断唾液酸与Siglec相互作用是治疗癌症、感染及其他疾病的有效策略。本篇综述介绍了Siglecs的分类,Siglecs在不同此网站免疫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在免疫细胞信号调节中的作用,重点强调了Siglecs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靶向Siglec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北京儿童医院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r428.html内分泌科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2021年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共www.selleck.cn/products/Nafamostat-mesylate计60个月的门诊量数据,包含糖尿病门诊、矮小Uveítis intermedia门诊、甲状腺门诊、性腺门诊及内分泌综合门诊。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法(interrupted time series, ITS)分析上述记录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内分泌总门诊量初始水平为3619人次,疫情暴发后,门诊量即刻下降了1616人次(P=0.005)。在疫情常态化期间,长期趋势的变化量表现为每月上升140人次(P=0.001),较疫情发生前升高了125人次(P=0.003)。内分泌科总门诊人次、内分泌综合专业门诊量、矮小专业门诊、糖尿病专业门诊、甲状腺专业门诊、性腺专业门诊量的斜率改变量分别为125.292、88.111、30.633、7.868、-0.870、-0.451,P值分别为0.003、0.005、0.000、0.015、0.622、0.732,内分泌总门诊量、内分泌综合专业门诊量、矮小专业门诊量、糖尿病专业门诊量在疫情发生后斜率改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内分泌总门诊、综合专业、矮小专业、糖尿病专业较前期增长趋势更快,尤其是矮小专业每月增长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量影响较大,说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了该院内分泌患儿的就诊需求。疫情常态化期间存在明显的门诊量反弹期,对该院的医疗资源分配及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胸内消化道二次重建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复发或再发胸食管-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复发或再发胸食管-胃癌(thoracic esophageal-gastric cancer,TEGC)的临床特点及胸内消化道二次重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内镜复查的35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31例(8.78%)术后复发或再发TEGC患者,其中男24例、女7例,平均年龄58.5(42~68)岁;其中腺癌18例(58.06%)、鳞状细胞癌13例(41.94%),且均接受了TEGC切除及胸内消化道二次重建术。随访胸腹部CT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于可疑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随访时间Biometal chelation截至患者死亡或2019年12月30日。采用Kaplan-KD025 MW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在接受了TEGC切除之后,再行胸内消化道二次重建术,其中残胃-食管胸内吻合术8例、结肠代食管术13例、空肠代食管术6例(其中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颈部食管-胃吻合术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4.8(340~4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78.4(180~620)mL;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颈部切口感染l例;术后平均住院时3-Methyladenine小鼠间为17.11(14~21)d。所有入组病例均获得随访,11例Ⅰ~ⅡA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19.8~35.0)个月,20例ⅡB~ⅢA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12.5~19.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40 8,P<0.01)。结论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存在复发或再发TEGC,多为异时胃癌或残留食管床肿瘤复发侵及胸胃壁所致,术后定期内镜复查是主要方法。对TEGC患者再手术进行胸内消化道二次重建术的治疗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体重指数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SB203580作用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2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BMI不同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38例)、超重组(24.0kg/m~2≤BMI<30.0kg/m~2,26例)和肥胖组(BMI≥30.0kg/m~2,8例),比较分析不同BMI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结果 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1.4,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率为19.4%,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6-methyi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比例为59.7%,36.1%的患者超重,11.1%的患者肥胖,70.8%(51/72)的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BMI、IDH、MGMT和手术切除方式均与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KPS评分<60分、BMI≥24.0kg/m~2、IDH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完全切除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24.0kg/m~impor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对数秩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均显著长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MI≥24.0kg/m~2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不良selleckchem的独立保护因素,且超重或肥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正常体重患者。
白头翁皂苷A3通过调控STAT6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从而增强人结肠癌SW480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目的:观察白头翁皂苷A3(A3)通过干预巨噬细胞极化增强人结肠癌Adezmapimod NMRSW480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化疗的敏感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3对人单核THP-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A3的安全作用浓度;采用佛波酯(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将M0型巨噬细胞分为M0对照组、M2模型组、A3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其中M2模型组给予20 μg·L~(-1 )IL-4与20 μg·L~(-1 )IL-13进行造模,A3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低、中、高剂量(50,75,100 mg·L~(-1))A3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206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M2型巨噬细胞极化因子CD206、IL-10、CCL22、CCL18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STAT6、CD206、IL-10、CCL22蛋白的表达。A3干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后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用于考察SW480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采用CCK8法检测SW480细胞的存活率;采用Annexin-FITC/PI双染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细胞凋亡水平及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A3在(50,75,100 mg·L~(-1))浓度时对THP-1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影Fer-1小鼠响。A3呈剂量依赖性减少了CD206阳性细胞表达比例,下调了p-STAT6、CD206、IL-10、CCL22、CCL18基因与蛋白的表达(P<0.05,P<0.01)。A3干预巨噬细胞M2型极化后的条件培养基显著提高了SW480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表现为SW480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Medical countermeasures.05)。结论:A3能够减弱M2型巨噬细胞对SW480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SW480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A3调控STAT6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有关。
肝细胞癌潜在血清标志物GRO-1和Thrombin的蛋白鉴定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及判断肝细胞癌(HCC)预后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确定HCC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对HCC 81例、肝炎82例和健康志愿者80例血清标本蛋白表达谱进行比较,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蛋白质序列。另取48例HCC、54例肝硬化、62例大寻找更多肠癌、55例鼻咽癌、36例肺癌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血清,利用PS20免疫芯片和SELDI技术对候选标志物进行验证。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5例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13例正常肝组织中候选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情Humoral innate immunity况,探讨它们与HC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etabolism抑制剂检出两个HCC候选标志物凝血酶轻链(Thrombin light chain)和生长相关性癌基因编码蛋白(GRO-1)。以这两个因子建立的HCC诊断模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9.6%,显著高于甲胎蛋白(AFP)单独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69%,83%)。它们与AFP联合使用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91.7%,92.7%),而对大肠癌、鼻咽癌、肺癌的敏感性均不超过50%。HCC患者癌组织的GRO-1与Thrombin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3,P<0.01),GRO-1表达与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Thrombin的表达量与术后复发及AFP升高相关(P<0.05)。GRO-1和Thromb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RO-1低表达的患者。GRO-1表达量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hrombin light chain和GRO-1是HCC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并有希望成为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疾病自我效能感在老年高血压病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其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疾病自我效能感在老年高血压病人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量表和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辽宁省immune phenotype锦州市355名老年高血压病人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在Stata 16.0统计学软件中采用逐步回归检验中介关系,运用Bootstrselleck抑制剂ap法验证自我效能在老年高血压病人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18.07±10.22)分,自我效能得分为(31.00±5.79)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15.21±17.75)分,三者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在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为0.065 8[95%CI(0.041 1,0.090 8)],电子健康素养对自我管理行为的总效应为0.164 1,Fer-1抑制剂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10%。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在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以电子化途径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中,需重视病人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selleck激酶抑制剂、BATMAN-TCM、S wissTargetPrediction和Pubchem等数据库,结合文献检索筛选生脉散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名称进行统www.selleck.cn/products/gsk-2894631a一规范并找到靶点对应的基因;通过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糖尿病疾病相关靶点。采用韦恩图得到生脉散和糖尿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再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建立“生脉散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得到生脉散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的核心靶点,并对其进行拓扑学数据分析;再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1.5.6、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验证。筛选出生脉散48个有效成分和352个预测靶点,糖尿病靶点1 269个,韦恩图得到生脉散和糖尿病交集靶点97个,关键靶点4个,潜在作用通路3条。生脉散中治疗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糖尿病的核心活性成分为豆甾醇、β-谷甾醇、尿苷和山柰酚,关键靶点是AKT1、TNF、CASP3和PTGS2。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生脉散中的核心成分豆甾醇、β-谷甾醇、尿苷和山柰酚等与主要靶点(AKT1、JUN、TNF和CASP3)的结合活性较强。生脉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治疗糖尿病,系统性印证了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研究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肿瘤相关因子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电切组和钬激光组,各43例。电切组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钬激光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术后3个月肿瘤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钬激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毕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购买CH-223191短于电切组(均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低于术前,但钬激光组高于电切组(均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术前,但钬激光组低于电切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oxadustat核磁-1(IGPopulation-based genetic testin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且钬激光组血清TK1、NMP22、VEGF水平低于电切组(均P<0.05)。术后住院期间,钬激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电切组(P<0.05);术后1年,钬激光组患者复发率低于电切组(P<0.05)。结论 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肿瘤相关因子水平,较为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