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65岁患者168例,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保留组(保留LCA组)90例和不保留组(不保留LCA组)7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术中、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72.3±35.5)min和(155.5±28.7)min, t=2.182, P=0.103]、术中出血量[(72.6±22.5)ml和(67.3±18.4)ml, t=1.473, P=0.128]、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8±1.5)和(4.2±1.6), t=0.785, P=0.221]、淋巴结清扫总数[(14.1±4.3)和(15.8±5.0), t=1.652, P=0.1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吻合口出血发生率[4.4%(4/90)和3.8%(确认细节3/78)χ2=1.182, P=0.133]和尿潴留发生率[4.4%(4/90)和6.4%(5/78), χ2=1.785,financing of medical infrastructure P=0.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LC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2.4±23.2)h和(68.3±29.3)h, t=2.652, P=0.023], 术后住院寻找更多时间[(9.07±3.56)d和(10.68±4.94)d, t=2.785, P=0.017]短于不保留LCA组, 保留LCA组和不保留LAC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2.2%(2/90)和5.1%(4/78)], 有统计学差异(t=3.575, P=0.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是安全可行, 而且可以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抗炎饮食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 抑郁状态及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炎饮食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94例,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炎饮食组和常规饮食组,各47例。常规饮食组予以常规饮食干预,抗炎饮食组在常规饮食组基础上加以实施基于膳食抗炎指数的营养干预,均持续3个月。在第一个化疗周期前(T0)、第二个化疗周期(T1)、第三个化疗周期前(T2)和第四次入院评估前(T3)时,测量患者hs-CRP水平,同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F_(时间)=5.379,P=0.002;F_(组间)=5.079,P=0.027;Fwww.selleck.cn/products/dibutyryl-camp-bucladesine_(交互)=2.823,P=0.043)、抑郁评分(F_(时间)=30.671,P<0.001;F_(组间)=4.695,P=0.033;F_(交互)=2.762,P=0selleck Pidnarulex.047)和hs-CRP水平(F_(时间)=18.061,P<0.001;F_(组间)=4.739,P=0.032;F_(交互)=7.910,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抗炎饮食组饮食依从性高于常规饮lifestyle medicine食组(Z=-6.310,P<0.05)。结论 抗炎饮食干预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hs-CRP水平。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和预后趋势: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和多中心数据的研究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selleck化学ENs)是一类少见的胃部肿瘤, 其发病率在过去40年增加了近15倍。WHO在2010年将G-NENs分为分化良好的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和分化不良的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 两者在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G-NENs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模型或标medical ethics志物来预测G-NENs患者的预后。研究通过对SEER数据库(1973—2016)的分析发现G-NENs的年龄调整后发病率从1975年的0.309/10万增加到2016年的6.149/10万。研究随后利用SEER数据库中G-NENs患者的数据, 分别对G-NET和G-NEC进行回归分析, 构建了列线图以预测生存率。最后, 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国江苏省8家医院的G-NENs患者的临床数据, 验证了列线图的有效性。研究中的多因素分析显示G-NEC和G-NET均有独立的预后因素, 包括年龄、远处转移和手术干预情况(P0.05)。此外, T、N分期和病理分级与G-NEC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 而肿瘤大小是G-NET预后的预测因子(P0.05)。G-NEC和G-NET列线图的C指数分别为0.840与0.718, 高于第8版AJCC分期系统(0.773和0.599)。同时研究在验证队列中观察到列线图良好的鉴别能力(C指数:G-NEC比AJCC分期为0.743比0.714;G-NET 比AJCC分期为0.945比0.927)。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通过列线图预测的生购买Bafilomycin A1存率与实际生存率非常接近。

新时期下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L02 hepatocytes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7月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AY-22989采购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给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药产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自身努力并不断摸索创新。例如中药新药转化临床评价方面,目前中药新药研发束缚于化药研究思路和技术要求,忽视了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导致中药新药转化落地与临床实际有一些脱节。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监管导向应该更有智慧和前瞻性,而产业界、学术界则需要通过创新思考和研究去推动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笔者通过分析调研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包括中药材、中药新药研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selleckchem Dorsomorphin、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提出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NKI、VIP、Wanfang、CBM、ChiCTR、PubMed、EmBasePexidartinib化学结构、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英文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后,对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2项研究,包含2759例研究对象。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降压药在收缩压[MD=-9.46,95%CI (-12.16,-6.75),P<0.000 01]、舒张压[MD=-5.85,95%CI (-7.58,-4.12),P<0.000 01]、降压有效率[RR=1.17,95%CI (1.12,1.22),P<0.000 01]、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IVS)[MD=-0.42,95%CI (-0.73,-0.11),P=0.008<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MD=-1.49,95%CI (-2.11,-0.86)E7080体外,P<0.000 01]、心脑血管事件[RR=0.12,95%CI (0.05,0.29),P<0.000 01]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化学降压药,在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MD=-0.20,95%CI (-0.47,0.07),P=0.15>0.05]、不良反应[RR=0.61,95%CI (0.33,1.15),P=0.13>0.05]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目前临床证据表明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因纳入研究少,单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454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药敏试验个性化诊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武威市幽门螺杆菌(HP)耐药及个性化诊疗根除HP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就诊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且同意取胃黏膜组织的454例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对获取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突变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对检测结果及根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低(15.61%),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98.31%);多重耐药中双重耐药比例最高(35.44%);6种抗生素基因突变检测中,甲硝唑耐药基因突变率达100.00%,其次是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率68.81%,基因突变率最低的是阿莫西林(25.06%);HP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基因BIBW2992浓度突变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HP对6种抗生素的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诊疗方案,HP的根确认细节除率达72.69%,其中,首次进Bio finishing行根除者根除率高于复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HP耐药性偏高,个性化诊疗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耐药率。

454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药敏试验个性化诊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武威市幽门螺杆菌(HP)耐药及个性化诊疗根除HP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就诊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且同意取胃黏膜组织的454例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对获取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突变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对检测结果及根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低(15.61%),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98.31%);多重耐药中双重耐药比例最高(35.44%);6种抗生素基因突变检测中,甲硝唑耐药基因突变率达100.00%,其次是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率68.81%,基因突变率最低的是阿莫西林(25.06%);HP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基因BIBW2992浓度突变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HP对6种抗生素的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诊疗方案,HP的根确认细节除率达72.69%,其中,首次进Bio finishing行根除者根除率高于复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HP耐药性偏高,个性化诊疗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耐药率。

454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药敏试验个性化诊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武威市幽门螺杆菌(HP)耐药及个性化诊疗根除HP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就诊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且同意取胃黏膜组织的454例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对获取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突变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个性化诊疗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对检测结果及根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P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低(15.61%),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98.31%);多重耐药中双重耐药比例最高(35.44%);6种抗生素基因突变检测中,甲硝唑耐药基因突变率达100.00%,其次是克拉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率68.81%,基因突变率最低的是阿莫西林(25.06%);HP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的基因BIBW2992浓度突变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HP对6种抗生素的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诊疗方案,HP的根确认细节除率达72.69%,其中,首次进Bio finishing行根除者根除率高于复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威市HP耐药性偏高,个性化诊疗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耐药率。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新余北湖医院的8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分级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CD4~+/CD8~+、CD4~+均高于对照组,而CD8~+、癌抗原(CA)1Exposome biology53、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LY2835219板降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接受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能够降低肿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html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乳腺癌腋窝处理进展及策略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逐步认知、阐明及系统治疗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产生了颠覆性转变。其中, 购买Talazoparib腋窝淋巴结处理策略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围绕这些理念的转变,xenobiotic resistance 大量相关临床试验也逐步开展, NSABP B04研究率先发起了对乳腺癌经典治疗术式中腋窝处理策略转变的探索。尽管该研究并没有改变当时腋窝处理的临床实践, 但为后续一系列保留腋窝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前期数据基础。在这些变迁中, 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乳腺癌外科治疗中里程碑式的进展, 已经成为目前腋窝阴性患者的标准分期术式。此后, 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临床研究, 其中对低负荷腋窝转移患者研究的结果证实了部分患者保留腋窝的可行性, 并由此影响和改变了临床实践。此外, 新辅助治疗后进一步保留腋窝的研究结果, 使部分患者新辅助治疗后保留腋窝成为可能, 有效减少了术后上肢水肿。在该研究领域中, 同等生存获益的前提下能否完全豁免腋窝手术, 以及有关新辅助治疗后腋窝阳性患者是否可以豁免腋窝清扫等热议话题,www.selleck.cn/products/Paclitaxel(Taxol) 也都在临床试验探讨中受到广泛关注与期待。